在体育课上抓鸡?是的,你没看错。
日前,在广西兴业县葵阳镇泉江小学,学校把体育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在尚未进行春耕的农田里,学生们玩起了抓鸡游戏。
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个个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田间地头飘荡着持久的笑声。
今年初公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随后国内多地也先后出台相关文件积极落实。寒假结束后的春季学期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等要求逐渐成为国内一些中小学的“标配”,不少学校也针对如何上好体育课进行主动探索。
记者近期在广西多地进行走访,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正主动结合实际创新推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体育课,从操场到田间地头、海边沙滩,从高跷捕鱼到各种传统体育运动,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正在探索中实现突破。
在兴业县葵阳镇泉江小学,学校依托区位优势并结合农时、农事和节气等因素,设计了一批适合在田间地头开展的体育运动。
农田越野接力跑、油菜花田里拔河、机耕路上放风筝……每一项运动都将趣味性与运动量相结合,让学生们在玩中出汗,在运动中收获乐趣。
泉江小学六年级学生彭达铭说:“我从来没想到在体育课上可以抓鸡和放风筝,这种体验太好了,一整节课都在奔跑,但是并不觉得累!”
同样的趣味性也出现在广西东兴市京族学校。东兴市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位于东兴市的京族三岛,是我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京族的主要聚居地。东兴市京族学校也尝试将体育课设在了海边,沙滩足球让学生们有了全新体验。
此外,学校还将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捕鱼”纳入体育课的运动项目之一,让学生们在实际的运动中既出了汗又能深刻理解和感受传统非遗的魅力。
除了非遗,一些学校也从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中进行挖掘和创新。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趴着拔河的体育项目,又叫“大象拔河”。正式押加比赛双方各有一名运动员参赛,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位于兴业县的玉林市民族中学对比赛规则进行优化调整,双方可以各有4名学生参加大象拔河的比赛。
体育老师黎雪松告诉记者,适当的调整和修改规则,既能覆盖更多的学生,又能增强运动项目的趣味性,真正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玉林市民族中学很早就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体育课程,校长钟燕武表示,上好体育课不仅要追求短时间内的内容创新,也要实现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让运动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多年来,玉林市民族中学要求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熟练掌握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抛绣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竹竿舞等民族特色体育运动正成为学生们社交、生活的一部分。此外,一些学校还围绕“双减”政策下功夫。
例如,兴业县第三实验小学按照“学生参与度高、趣味性强、易操作”的标准,从课后服务里遴选出舞龙、舞狮、武术、抛纸飞机等体育运动项目与日常体育课相结合,让学生们有更多时间可以系统性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