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朗妮,常年关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工作,而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她对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充满了期待。
近日,邓朗妮赴京参加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两会代表委员专门座谈会,为推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强国根基积极建言献策。座谈会一结束她就回到学校,到学校BIM研究中心与师生们一起探讨城市建设实体向3D数字模型转换的细化问题。
在她的带领下,广西科技大学BIM研究中心建设不断踏出新步伐,该中心为城乡基础设施系统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增强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邓朗妮:“去年6月30日,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我们广西科技大学BIM研究中心的师生就参与了该项工程,为深中通道建设注入了咱们柳州的力量。我们通过BIM数字建造、多源异构BIM数据处理,赋能深中通道数字孪生平台开发等工程管理方法,推动了深中通道的高质量建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邓朗妮说,自己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2024年秋季学期起,广西科技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人工智能+’‘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智能建筑与数字建造’等5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微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全面提高我们学生人工智能的综合素养。”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邓朗妮的履职足迹遍布各地。去年提交的《加大氦气产业创新力度,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建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批示办理。今年,她将继续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和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建言献策。
邓朗妮:“今年,我将持续围绕专业领域,在高质量培养西部工程建设人才等方面建言献策。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提升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横贯能力与数字技术素养提一些建议。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履职尽责。”
记者 韦黎 通讯员 练芳 王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