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359家,同比增长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83.7%——
民营经济,北海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日前,记者从北海市发改委获悉,2024年,北海市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截至202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359家,同比增长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83.7%。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北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过去一年,北海市依托北海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立联合奖惩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实施“两书”同达,实行“承诺容缺”“承诺免查”,通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民营企业诚信经营。2024年,全市免于标记异常经营状态的个体工商户3123户,经营主体信用修复记录共计7938条,信用修复率18.75%,位列全区第一。
北海市聚焦群众关切和市场主体需求,依托广西政策兑现平台,推动惠企惠民政策归集发布和兑现落地,推进惠企惠民政策事项“免申即享”。同时,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企业融资增信。2024年,在广西惠企惠民政策兑现平台上共发布惠企惠民政策文件110个、政策事项1197个,办件数4948个,充分发挥广西惠企惠民政策兑现平台支撑作用;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0笔,金额合计5.9亿元,共惠及辖内各类市场主体1491户,共为普惠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节约融资成本约350万元。
近年来,北海市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以高水平法治护航,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在全国首创基层知识产权所,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服务,服务企业93家,收集并解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诉求62条;成立广西首家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机构,不断提升仲裁调解效能;成立企业法律服务配送中心,建立“6+1”法律服务专家团队,及时收集企业法律服务“订单”,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法律服务;创新建立企业破产前端服务中心,构建至快至优审理模式,确保权益人合法权益得到快速保障;推行“信用+”监管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工商联+公检法司”协同共联助企服务,打造具有北海特色的联动模式,合力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专精特新企业中,民营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例位居全区前列。(全媒体记者 廖思宇 实习生 万恩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