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澜湄合作合格评定能力提升项目交流研学活动开班仪式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的15名政府官员及技术骨干,作为澜湄项目“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与产品、过程和服务国家认证机构实施培训”遴选学员开展技术交流与实地研学。
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区域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进柬埔寨、老挝、缅甸等相关国家间合格评定领域的合作交流。在为期8天的交流研学活动中,学员们将前往广西、广东两省区3个城市的9家机构和企业,深入了解中国合格评定体系、实际运作情况和相关技术标准,系统学习合格评定在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学员们还将围绕如何提升澜湄区域国家合格评定能力等议题,与中方专家和行业代表开展实务交流,共同探讨澜湄区域合格评定领域未来的发展路径。
缅甸科学与技术部研究与创新司国家标准与质量处处长吴觉梭伦:“希望可以学到和评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包括标准化的制定过程如何在缅甸运用。通过这个活动更加促进中缅的贸易往来,标准化之后贸易更加便利。”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泽表示,广西将竭尽全力地做好此次研学活动广西段的服务与交流。“通过举办合格评定互鉴交流研讨会,实地走访广西质检机构等,分享中国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NCB机构运行中的实践经验,共探区域标准协同、认证互认的优化路径。”
据了解,澜湄合作合格评定能力提升项目采用“赴缅甸现场授课+来华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的多元模式,进一步夯实相关国家在合格评定领域的技术合作基础,为推动区域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动力。(记者 吴清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