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石荣敏:以木为笔 让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在桂林,有一位用双手和智慧让千年古韵重生的青年匠人——石荣敏,他以木为笔,以匠心为墨,精心制作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木构模型。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去认识这位专注于中国古建筑模型制作的90后小伙石荣敏。
走进石荣敏创立的筑木模型工作室,琳琅满目的古建筑模型令人惊叹,一砖一瓦、一雕一刻皆透露着匠心与坚持。这里的每一件作品从立项到成品,都要经历十几道工序,有时候仅仅是绘制图纸就要耗费几个月时间。为了确保模型的精准与完美,每推出一个产品最少都要做6个样板来反复验证。
石荣敏:“它没有通用件,而且每个零件都必须要亲手去打磨和涂色,然后进行组装。我们的产品是每个人(单独)做出来,因为自己的手工以及对颜色的理解,还有审美的喜好程度不同,所展现出来的每一个作品它都是独一无二的。”
石荣敏出生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那里苗、瑶、侗、壮等多个民族聚居,吊脚楼、凉亭等是最常见的民族建筑。从儿时起,蕴含着民族历史文化的美丽建筑便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也使得制作建筑模型成为了他的爱好。高考后,石荣敏毅然选择了建筑学专业,大学期间,他便创立了个人工作室,制作模型。至今,他已成功将包括北京故宫太和殿、杭州雷峰塔、桂林逍遥楼等在内的数十座著名古建筑转化为精致绝伦的木构模型。
此外,他也不断发展团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2023年,他带领团队研发生产的古建筑木构模型在网络上的销售额就已经突破千万元大关。
石荣敏:“我们基于这个中国古建筑来进行一个元素提取,然后把它化身为一个更小的一个部件和摆件,然后走进平常的老百姓的家里,让大家可以更近距离地去感受和去接触这个中国古建筑,去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
展望未来,石荣敏计划推出一些结合桂林特色古建筑的文创模型,并对外推广,“我们未来会再计划一条路线,是把我们桂林的这些建筑集合到一起,比如说东西巷还有桂林当地的一些民居,我们会把它做成一整套的方案,然后进行对外输出。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桂林、爱上桂林。”
(记者 董杰/桂林台记者 金梦、苏晖)